香港<<蘋果日報>>發表了台灣<<蘋果日報>>總主筆卜大中的文章, 說馬英九不該鼓勵識正書簡, 反而應該識簡書正.
文字就是文字, 說到底就是語言的符號, 目的只是為了溝通. 只要需要溝通的人之間所用的文字, 或叫語言符號能夠達到溝通的目的, 不會出現誤解和混亂, 任何符號簡單, 書寫快速, 就應該用最簡單的符號.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, 到餐廳吃飯時, 當你點了凍檸檬茶時, 侍應會用將"COT"三個英文字母交給水吧, C=cold, O=檸檬的檸字的諧音, T=tea.
就這樣, 本來要一分鐘寫完的信息, 不用兩秒就可以寫完, 難道我們一定要侍應生寫全全部凍檸檬茶四個字才行嗎?如果我們從小識字時就用COT來代替凍檸檬茶, 全部使用漢字的人都這麽寫, 淨紙張一項都節約了不知多少萬噸, 更別說我們寶貴的時間, 這樣又有甚麽問題呢?
語言文字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, 是以我們的漢字也從甲骨文, 到篆書, 再到隸書, 到繁體字, 再發展到簡體字. 其所以有這樣的發展, 目的沒有別的, 就是為了簡單快捷的溝通, 節約時間, 節約筆墨紙張.
當然, 世界發展到今日有了電腦, 打字時繁簡體的速度不相伯仲, 但是不要忘了, 會打字的條件是你必須從小學會認識漢字, 而要寫會認識漢字就必須學習寫漢字. 而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速度要比學習繁體字的速度快起碼幾倍, 如果不是幾十倍的話. 如果將來再將漢字進行改革, 結合英文單詞字母或讀音, 將類似COT這樣的字詞納入漢字, 創造出類似日文或菲律賓文那樣多種文字組合的語言文字, 那麼, 我們的學習速度一定會更加提高, 我們的科技水平一定會發展得更快.
最主要的問題是, 語言就是語言, 文字就是文字, 不要把語言文字這樣的事情政治化. 另外, 還要看看大趨勢, 讓幾千萬人放棄繁體使用簡體容易呢, 還是讓十幾億人放棄簡體使用繁體容易呢? 小胳膊扭不過大腿, 不要再為了政治目的鼓吹抱殘守缺拉倒車啦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